許多人會對於歌曲所隱藏的意涵有著無窮的想像,

畢竟每一首歌曲的創作中必然包含了作者生命所累積的重量

情感滿溢而又無從宣洩,真要闡述,又顯得太過矯情時

於是出現了所謂的藝術創作

無論出發點是什麼,結束後總有人問到創作時是否有一個方向或是想要傳遞的思想

「沒有,好聽就好」 「沒有,好看就好」

就像期末共評前胡亂揮毫爾後教授評畫硬是要逼問你創作理念,就像是在審問犯人如此這般讓人無所適從

想得到什麼,自己感受吧。

 

 

 

開學第一周,成功安排了周五整日沒課,但一~四塞了25學分的課量每天都從早上到晚果然還是不太好受。

炎熱的午後回了房間吹著冷氣抱著bass戴上耳機看書,看看電影。

這幾天用零零碎碎的時間看了大陸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的演講集以及一點點的中國美學史

看了七月份的挺月刊、最近兩期的破報、吉他英雄(It might get loud),痾,還有重金搖滾雙面人的漫畫

 

It might get loud是一部非常"人文"的音樂電影

沒有太多提起Jimmy Page、Jack White、The Edge的豐功偉業反正喜歡的音樂人自然不需要那些贅述

看大師們走到一個境界時的心境以及自然而然在談論第一次彈到吉他摸到效果器等等時所發出的光輝就能發自內心被他們的熱忱感動

導演更把所有樂迷最想看到的成長之路人文脈絡以及最重要的、各人不同的搖滾精神等等拍得淋漓盡致,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紀錄片。

 

 

***

 

衝突,與矛盾。

太過柔情與太過激情都顯得矯情

活著這件事,始終有許多令人力不從心的難解習題。

 

自由前的迫降,

請切記著偽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0RWnzd_b_k&feature=player_embedd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z27x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